经常有朋友零零散散地问一些公式的问题,今天给大家总结几个常用的公式,比较简单,但是在工作中能经常用到,希望能够帮到大家。
一、按条件求和
按条件求和是工作中最常用的,如果不掌握这个公式,你会很头痛!
如下图,我要求各个地区的销量,只需要用到这个公式
=SUMIF($B$2:$B$10,E2,$C$2:$C$10)
SUMIF是一个条件求和公式,第一个参数是条件区域,第二个参数是条件,第三个参数是求和区域,第一个区域中的条件符合第二个参数,那么就会对第三个参数中的数据进行求和。
这个公式非常简单,但有时候能解决工作中的很多求和问题。
二、跳过错误值求和
有时候,当我们的数据中出现#这样的符号的时候,会导致整个数字区域的数据都不能求和。今天我们只要用到这个公式,不管数据中有多少这样的符号,都能够很轻松求和。
如下图,我们要求总销量,只需要输入以下公式
=SUMIF(C2:C12,”<9e307″)
9e307,就是9*10^37,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值,这个公式就是对小于这个非常大的数字进行求和,而错误值并不是一个数值,因此会跳过这个错误值进行求和。
三、错列求和
如下图,我们要求各区域的总销量,但是区域是按日期分两排排列的,我们要怎么来进行求和呢?这里需要用到这个公式
=SUMIF($B$2:$F$10,$I$2:$I$5,$C$2:$F$10)
这里条件区域是从第一个区域开始,到后面所有的数据区域,条件仍然是我们选中的,求和区域是从第一个销量开始。
四、使用通配符求和
如下图,我们要对手机与冰箱进行求和,但是手机与冰箱有很多型号,如果单纯地以手机或冰箱作为求和条件,那显然是不行的,这时候,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个公式了
=SUMIF($A$2:$A$7,”*”&E2&”*”,$B$2:$B$7)
这里”*”&E2&”*”表示E2两边都用通配符连了起来,意思是说,E2的两边不管是什么数据,都可以,也就是说,只要品名中包含了E2这个条件,就会时行求和,不管E2前面是什么或者后面是什么。
五、按条件计数
如下图,我要统计B列中北京出现了几次,那就要用到这个公式
=COUNTIF(B2:B10,H2)
B2:B10是计数范围,H2是计数条件。
COUNTIF一般是按条件来统计数据出现的次数。每一个参数是统计区域,第二个参数是统计条件。
六、多条件判断成绩情况
如下图,如果成绩大于等于90为优秀,大于60为及格,小于60为不及格。就要用到这个公式:
IF(B3>=90,”优秀”,IF(B3>=60,”合格”,”不合格”))
这里面有两个判断,如果大于90则优秀,后面再加一个IF,如果大于60及格否则不及格。注意里面的及格等汉字,都要在英文状态下打上双引号。
1、本站名称:极光资源
2、本站永久网址:https://isaurora.com,Ctrl+D即可收藏本站,期待再次光临。
3、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与参考,如有侵权请留言反馈,本站将进行删除处理。
4、本站所有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5、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信息,如发现请留言举报。
6、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,如发现链接失效请留言反馈,本站将第一时间更新。
评论0